深度学习
挖矿有意义吗
“挖矿”这个名词其实源于中本聪所谓的“计算散列值并对算出 最终结果的人给予比特币奖励,该行为类似于挖掘黄金”的比喻。这个形象的比喻便于人们理解整个比特币系统的货币产生过程。但同时,这个比喻也产生了一些误 解,使很多人认为挖矿的关键动作在于“挖”,其目的是发行新的比特币并将其注入这个金融系统。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对于比特币系统而言,“挖矿来获得比特币”只是一个相对次要 的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这些计算来确保比特币的正常交易并防止重复支付,简单来说就是防止有人作弊。挖矿的关键动作不是挖而是维护,产出比特币只是一 个副产品而已,仅仅是为了奖励那些为维护比特币金融系统做出贡献的人。所以,矿工的比喻其实并不准确,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印钞厂的工人、银行员工、银行大 堂里的保安和每次跟着押钞车一起来的荷枪实弹的押运武装人员。
所以,挖矿的意义并不是白白消耗电力和磨损硬件来做无意义的计算以获得比特币,而是通过大量计算防止作弊,维护整个比特币系统的安全。
中本聪对此也有一个侧面的说明,即早期的矿工收入来源于新增 的比特币,而到了2140年,所有的比特币都挖掘出来后,矿工的收入则来源于交易的手续费。也就是说,矿工前后的收入方式是有变化的,这也就证明了挖或者 说发行比特币不是一个永恒的行为,真正永恒的行为是维护。当然,中本聪的这个说法也是有偏差的,因为现在比特币用户传输过大或过小金额的比特币时,系统是 要抽取手续费的,即矿工目前的收入已经是两种方式并存了,只是后者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最终达到100%。
因为比特币的发行量是每4年减半,大概11年后,近94%的比特币将被开采出来。所以在这11年里,你仍然可以暂时将矿工视为矿工或者印钞厂的工人,但2024年之后,这个观念就必须转变了。
比特币是合理的金融系统吗
所谓的合理,就是维护该系统运转的成本是否划算,即手续费是 否合理。比如,一个金融系统整体货币的流通量是100,而该系统内货币流通的手续费是10%,周转10次后,系统内的钱就全部被中间机构收走了,这显然不 合理。然而,这并不是说手续费越低越好。道理很简单:一个镖局押10万两黄金的镖,但因押镖收费极低,镖师只能雇用两个镖师,这趟镖的安全性将大打折扣。 同样,你到银行存款,大概也不会在一家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银行开户吧。
所以,一个合理的金融系统应该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这笔费用如 果太高会不利于资金流转,若太低则不安全。那么,究竟多少才算合理呢?在现实经济中,银行业是维护现有货币系统正常运行的主体,矿工群体也可以认为是比特 币系统的维护者。我们可以与银行业做个比较。2012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为1万亿元,总收入应该有4~5万亿元,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指标)则为 100万亿,相当于4%-5%的年运营成本。4%~5%的比例看起来很高,但这是年运营成本,如果在这一年里资金流转了10次,那么平均每次只需要 0.4%~0.5%,这其实和我们的汇款手续费差不多。
再来看看比特币系统。2013年5月,粗略估算当天全网算力为90 000G(因为全网算力和矿机价格一直在大幅变动,所以难以精确),网上1G计算力设备大概需要700美元,即全网设备价值为6 300万美元左右。
6300万美元的设备按两年折旧,每年损耗3 150万美元,算上电费和利润,矿工群体的总收入大致是5 000万美元,这即是比特币全网的运行成本。现在的比特币系统内共有1 000万个比特币,价格大致为100美元/个,共计10亿美元的总市值。计算一下便可知全网年运行成本相当于市值的5%,和我国的银行系统差不多。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还可以推出一个比较违反直觉的结论:比特币世界要想安全,就要尽快扩大规模,又因其新增货币量每4年就会减半,所以要扩大规模就只能把价格推高,即其币值越高,系统越安全。
市值越高,就有越多的矿工或者硬件设备来维护该系统。如果最 终比特币形成一个1 000亿美元的金融系统,那么就会有成本为总量5%,即有约60亿美元的硬件设备来保持其运转,要与这样的设备总量抗衡并发动51%攻击,难度就大大增加 了。这和我们的直觉恰好相反,我们总觉得比特币币值太高会不稳定,实际上这样的思维是错误的,或者精确地说,短期内是对的,长期则恰好相反;对投机者是危 险的,对投资者而言却是利好因素。
另外,现在对于51%攻击,大家普遍比较在意全网算力,但真 正需要关注的是全网挖矿设备的总价格,因为无论全网算力有多高,如果一台超强的矿机只需很低的价格就能买到的话,想要实施51%攻击的人也可以廉价获得大 量算力。从这点来看,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使比特币的总市值尽快增加到足够大的规模。
比特币有价值吗
这个问题大概是目前争议最大的问题,黄金派、信用派和比特派 各执一词,不相上下。黄金派的观点是,货币就应该是商品货币,没有价值支撑的货币都不是好货币。信用派的观点是,货币只要有政府强权来支撑并强制使用就可 以,它是用国家信用做担保的。比特派的观点是,比特币几乎符合货币理论里对货币的所有定义,同时还优于黄金和信用货币。
所以,在贴吧、论坛和QQ群里常能看到三家互相批驳、互不相 让的情形。比特派跟黄金派谈信任的时候,黄金派称信任再强也敌不过由国家军队的飞机大炮支撑起来的国家信用;跟信用派谈价值的时候,信用派称那些纯粹是无 意义的数学计算只浪费电而已,再有价值也比不上黄金5 000年沉淀下来的价值。
既然如此,那么使比特币良好运行的内在机制又是什么呢?那就是:
1. P2P分布式结构使其无比顽强,除非互联网被关,否则它会一直存在;
2. 数学算法设定的发行上限使其天然具有保值功能;
3. 写入算法里的天然防伪功能;
4. 基于互联网的支付往往匿名、自由、安全;
5. 造币成本为零且无磨损;
6. 可无限分割。
比特币合理的内在机制使其无需外力也可运行。甚至更进一步,良好的系统与参与者的道德水平、精神面貌关系不大,这是由其内在机制决定的。实际上,比特币系统是如此强大、独立、自信,根本不需要信任、理解甚至热爱这些温情的玩意儿来粉饰自己。
回顾历史,之前无数信用货币都因其所依靠的政权的垮台而灰飞 烟灭。而作为非信用货币,黄金在发展之初也曾遭受过质疑和拒绝,在灾世还遭受过唾弃,甚至在几十年前还曾被法律禁止过,可最终它历经数千年而屹立不倒。良 好的货币系统是有其顽强的内在生命力的,它不会随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不要去看这个货币背后的支撑力量有多强大,而应该关注这个货币自身是否强大。
比特币价格大起大落好吗
在分析之前,用两个小故事作为理论依据:一个叫刻舟求剑,一个叫小马过河。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过,但不知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刻舟求剑讲的是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发展的事物,看不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小马过河是说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
再说回比特币。优质的货币不应该大起大落,这句话本身并没有 错,只是缺了一个定语——“成熟的”。一个应用广泛的货币当然不应该大起大落,但问题是,现在的比特币成熟吗?即便不考虑比特币现在所处的阶段,就套用货 币最终阶段的表现——不大起大落,这种静止的观点不仅是对比特币的苛求,而且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实反问一句就能看出问题:如果现在比特币不大起大落了,你 就会拿它当货币交易吗?你会在菜市场跟小贩一人抱一台笔记本或者手机用比特币做交易吗?显然不会,用钞票多方便!由此可以看出,比特币现在明显还处于很原 始的阶段,缺乏相应的金融服务,缺乏足够多的商家支持,缺乏足够多的用户。最糟糕的是,这还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必须要有更多商家支持才有更多人使 用,但商家也只有更多人使用了才会选择支持,这就成了一个循环等待的过程。
所以,指望比特币现在就成为主流货币并起到普遍交换的作用是不现实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在做波段赚差价,或者被人赚差价。但也就是这些投机者把比特币的总市值从零推到了10亿美元。因此,对于比特币来说,务实的态度是承认投机者的积极作用,并且争取吸引更多投机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现阶段的大幅波动并非全然是坏事。大 量比特币交易者就是从投机开始,慢慢的就接受了它、承认了它,甚至习惯了它。当交易者越来越多,比特币的总市值越来越大,相应的金融衍生机构逐步增多,其 使用愈加便利,更多的商家开始考虑接受并支持它,基于比特币的生态系统也随之逐渐繁荣,最终,我们就有可能将其作为货币使用。这样的发展路径不需要使用者 有多么高尚的理想或者自觉性,对财富的追求和恐惧反而会帮助比特币向成熟之路迈进。
另外,我们之所以认为货币,如美元是稳定的,前提在于这个世 界上有千千万万的商品和服务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要想在短期内使美元剧烈波动,就必须让所有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标价也同时剧烈波动。美元不是自己在战斗,要想 使美元波动,便要对抗整个商品和服务体系。与此类似,要让比特币币值稳定,就需要尽量多地让其与现实世界的商品和服务挂钩,即用比特币给商品和服务标价。 挂钩的商品和服务越多,比特币越稳定。
所以,比特币的波动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它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慢慢的让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以比特币标价,它就会越来越稳定。
手续费、块链大小和转账速度
随着币值的升高,比特币的转账手续费会越来越贵;如果手续费率是固定比例,那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块链体积就会激增;而且,转账速度因为算法限制,有时候确实比现有金融系统慢很多。
很多了解比特币技术的人对上述问题比较担心,并因此认为比特币最终难成大器。事实上,这并不难解决,只要我们允许中心化的比特币银行出现,即可实现瞬间转账和内部交易,同时还不占用区块链。
那么,这是否和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念相矛盾?比特币的去中心 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行基础去中心化,它是由无数平等的网点组成的P2P网络,没有中心节点;二是货币发行去中心化,没有一个央行来控制发钞。中 心化的银行不违反后者,但会影响前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确实存在一定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可以说是自由与代价之间的折中选择。
当出现中心化银行时,愿意使用比特币系统的人还是可以继续使 用比特币系统,只需交纳手续费和忍受较慢的转账速度便可实现匿名的全球转账;希望快速转账而且不愿意安装和使用客户端的用户可以选择比特币银行。其实,这 样也同时实现了比特币全网良好的资源配置,随着手续费的提高,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换句话说,自由和匿名是有价的,这反过来也意味着,只要你愿 意花钱,就可以买到自由和匿名,而这在以前是难以做到的。
比特币是通缩货币吗
虚拟货币常被人诟病的一个方面是:机构超发虚拟货币怎么办?但和其他虚拟货币不一样,总量不超过2 100万个的比特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不够了怎么办?这个“不够了”其实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流通所需的数量不够,二是通货紧缩。
关于流通所需的数量不够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若大家都习惯用纸币交易而不是银行转账,那对纸币的需求量必定会增加。但对于电子货币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就是一串数字的转移,不涉及持有的“货币实体形式”。
我们也不要被2 100万个的“个”字误导了。比特币不是实体货币,不可切割拆分来使用。2 100万张1元货币,没法解决支付0.5元,或者2 101万人需要持有的问题。但是电子货币不需要物理拆分,只需要发明更小的单位或者借助小数点就行了。
对于通货紧缩的问题,虽然比特币可能存在很多缺点,但是通货 紧缩特性绝对不是其中之一。瑞典海盗党派主席理查德·法尔克维奇认为,我们对通货膨胀已经深有感触:货币越来越多,央行超发货币获得铸币税,我们手里的货 币却在贬值,但是我们对通货紧缩似乎并不熟悉。其中最常见的一套说辞是这样的:如果商品会在将来变得更便宜,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在当前使用货币进行消费;而 当未来的物价下跌时,由于物价还会变得更加便宜,因此人们还是不消费。所有人都将无限期地节制购买欲望,以等待物价下跌。
但事实或许不是这样的。反过来想,如果我们因为某种商品明天就要涨价,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钱花出去。那么,我们就会立刻购买所有我们能够购买的商品,这看起来是不是很荒谬?
虽然经济体从整体看来没有经历过通货紧缩,但是在某些行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通货紧缩。假想一下,如果某种商品在3个月之后将比现在便宜得多;而再3个月之后,价格还会继续下降。那么你是不是就会一直等下去呢?
电子产品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大部分电子产品在几个月后肯定会变得更加便宜;如果你愿意等上两年,甚至可能会变得一钱不值。这就是通货紧缩——价格逐步下跌,而你的钱变得更加值钱。
此外,稳定的通货紧缩只会发生在无弹性货币体系中,比如黄 金、比特币,通货紧缩非但不会破坏经济,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货币体系回归诚实货币,不具备金融市场投资知识的人们,以及没有能力聘请投资顾问的人 们,只需要简单地持有诚实货币,即可实现一定程度的投资收益。因为在那种货币体系中,随着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币值会稳定反应物价上涨幅度,不存在货币贬值 的问题。当然基于个人投资能力高低,优秀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将获得更合理的回报。而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纸币系统中的,持续的通货膨胀和失控的货币体系 将慢慢夺去人们积累的财富。
如何正确看待比特币的发展
比特币仅仅用了4年多就拥有了10亿美元的市值,同时还成立了交易平台、股票市场等相关金融机构,那么未来比特币还会有哪些发展呢?我们不妨用回归历史的方式预测未来,就如同2D(二维)人通过投影的方式分析3D(三维)物体那样去分析4D(四维)世界的一些几何性质。
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1961年,加加林代表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1969年,阿 波罗11号首先实现了载人登月。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在那个时代肯定会浮想联翩,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机会进入太空。哪怕是20~30年后 出生的我们也一样,看着七八十年代写成的科幻小说,憧憬着20~30年后发达的人类社会,相信人类会大规模进驻太空站、移民月球或者漫游星际。
而出人意料的是,这几十年我们真正发展起来的是微处理器、软 件和互联网。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类发展方向的启示,即人类改变了几千年来一直遵循的更高、更强或者更远的进化方向,而选择了更快、更智能。从现阶 段的发展看,人类越来越倚重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它把人类像大脑细胞一样组织起来,形成了更高级的智能。可以说,人类正在大规模地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 移,我也相信,不管我们是自愿的还是相互胁迫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将走向《黑客帝国》而不是《星球大战》。
我们是从向外界索取物质变为向内在深入挖掘自身潜力的方向发展。其实宅男腐女的现象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为什么以前的时代没有这么多,我觉得这代表着虚拟世界在大量地替代原来实体世界能够实现的功能,所以宅在家里依然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改变未来的经济形态
如果你能接受人类社会将越来越倚重虚拟世界的观点,那么在全 面进入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虚拟世界足够安全吗?互联网曾因其分布式结构赋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受人称赞,但是互联网上的一些重要资源 ——例如DNS(域名解析系统)根服务器和云服务器——分布过于集中,展现出中心化的弊端。最近的棱镜计划则显示了当前互联网对于隐私、自由和安全的保障 何其脆弱。
比特币的运作方式告诉我们,所有的交易记录可以被分散化存 储,那么DNS是否同样可以呢?如果真的可以,从此互联网世界将彻底打通,任何网站都无法被彻底屏蔽。如果服务器空间变成一种P2P去中心化的全球云,所 有的网站内容都可以放在上面而不用担心网站会在一夜之间被关闭。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太现实,可实际上这些服务大部分早就实现 了,比如域名系统在Tor里已经实现,而且Tor还采取P2P互联的方式让各个客户端之间相互帮忙传递流量,从而使得网络无法被封锁。电驴其实就是一个巨 大的网络硬盘,它早期还要依赖服务器,后期有了KAD(一种分散式的P2P通信协议)网络后差不多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下载站;BitTorrent之 后的很多新P2P下载技术,比如磁链,也开始慢慢向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既然早就有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说比特币系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呢?
说到底,上述的Tor和电驴之类的P2P服务都有一个致命的 缺陷,即它们都是依赖谦谦君子和道德楷模的系统,对使用者的道德和自觉性要求极高,内建的激励机制并不强,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用的时候开启客户端,用完就走 人,特别是BitTorrent下载,每次充当“种子”的人都要呼吁希望大家留种。但是反观比特币的矿工,根本没有人要求他们购置硬件、消耗电力甚至忍受 巨大的散热风扇的噪音,可他们依然踊跃地去做这些事情,就是因为有巨大的物质刺激。
如果把比特币的这种思路嫁接到自己身上,上述这些服务将会获 得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会长期挂Tor,因为可以赚Tor币;有人会专门买硬盘阵列来当“种子”或者做电驴共享,因为可以赚驴币(电驴官方奖励用产的网络 积分)等。当然,最后他们也许会发现,直接使用比特币的技术框架来实现这些功能最简单,流通性也最强。
再推而广之,这种引入激励机制的去中心化P2P服务将会横扫 一切不需要人力参与的第三方服务行业。保险业是需要人为鉴定的,所以无法用算法和互联网取代,但对于支付宝这类第三方中介,使用一个简单的纳什均衡就可以 解决,并不需要真正的第三个人来充当中介,去中心化交易平台NashX就在做这样的尝试,如果成功就可以解放大量的人力,极大地降低社会成本。
所以,比特币思想及其系统本身对未来的影响之深远有可能是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它甚至有可能从货币领域影响经济领域,最终改变整个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格局。
比尔·盖茨说过,人类总是高估3年内的变化,却低估10年内的变化。所以已经走过4年的比特币将在未来6年开始对全球产生真正的第一阶段的影响,其标志就是某个产业或者国家正式宣布全面支持它。而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再多一些耐心。
来源:我是码农,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54manong.com/?id=215
微信号:qq444848023 QQ号:444848023
加入【我是码农】QQ群:864689844(加群验证:我是码农)
全站首页 | 数据结构 | 区块链| 大数据 | 机器学习 | 物联网和云计算 | 面试笔试
var cnzz_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pan id='cnzz_stat_icon_1276413723'%3E%3C/span%3E%3Cscript src='" + cnzz_protocol + "s23.cnzz.com/z_stat.php%3Fid%3D1276413723%26show%3Dpic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本站资源大部分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