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
在1992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戴维·克拉布克说道,“我们拒绝国王、总统和投票。我们相信大致的共识和运行代码”。9 这是第一代互联网的管理员的颂歌。这个声音是在当大多数人几乎无法想象互联网将会如何成为一种新型的人类沟通媒介,及超越在其之前出现的所有媒体对社会及 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时发出的。戴维·克拉布的辞藻体现出了一种与常规方式截然不同的,全球资源的领导与治理机制,并引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理机制的生态 系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本位的机构一直在管理全球重要的资源。其中两个最强大的机构, 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是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诞生的。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这样的联合国下属机构一直在全球问题的解决上有着垄断性的 影响力。这些机构自身的设计就是层级化的,因为层级化是在那个饱受战争摧残的世纪的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范式。不过这些产业规模的解决方案对数字时代面临的 挑战来说是明显是不合适的。互联网的兴起是传统治理文化开始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 1992年,互联网上的大多数流量都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生的。让Tim Berners-Lee的得以实现其非凡的万维网的图形浏览器还差两年才能面世。大多数人并没有被连接起来,也不理解这些技术。很多原本可以逐渐掌管这项 重要的全球资源的机构要么就处于萌芽阶段,要么就尚未出现。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自成立起到那时候才经历了4年,这是一个掌管很多方面的互联网治理任务的国际 社区。能够提供如域名管理这样的关键服务的机构,即国际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在那时候还差6年才成立。文特·瑟夫和鲍勃·卡恩那时候才 刚开始招募人员来创建日后的互联网协会。
第二代的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也体现出了开放性的热情及对层级 体制的厌恶,这体现在中本聪、沃里斯、安德烈亚斯·安东诺普洛斯、绍博和罗杰·维尔等人的思想中。开源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原则,但并不是一个带来进展的做 法。虽然开源的方式已经在社会中让很多机构实现转型了,但我们依然需要协调、组织和领导能力。像Wikipedia和Linux这样的开源项目,虽然有着 贤能统治的原则,但依然有吉米·威尔士和林纳斯·托瓦兹这样的“良性独裁者”这样的角色存在。
值得 赞赏的是,中本聪将分布式权力、网络化的正直性、没有争议的价值、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包括隐私、安全性和所有权)以及包容性通过代码融入技术的设计当中。 因此,这项技术在早期得以茁壮成长,逐渐绽放出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生态系统。不过,这个无神论式的不干涉政策开始展现出其局限性。就如所有的颠覆性技术一 样,在区块链生态系统里也有一些互相竞争的观点。即使是区块链的核心代表团也分裂成不同的加密技术阵营,每一个组织都在提倡各自的议程。
前白宫雇员及区块链倡导者、现在是MIT数字货币计划主管的布赖恩·福德说道,“如果你关注一下区块大小的辩论,那真是关于区块大小的吗?在媒体上确实是这样的,但我看到的也是一个治理机制上的辩论”。10 这个生态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模式或什么样的领导体制?迈克·赫恩是一个比特币核心的一个重要开发者,他在2015年1月发出的那篇预言了“比特币即将死亡” 的告别信在产业内引起了一场轰动。在信中,他列出了产业所面临的紧迫挑战;这主要是指重要的技术标准问题仍然没有答案,而社区的队伍中也有不调和及迷惑的 情况。迈克·赫恩的结论是这些挑战最终会导致比特币走向失败。我们对此表示不同意。迈克·赫恩将这些问题认为是比特币的致命缺点,但这篇文章在我们看来是 一篇关于基于透明性、贡献和协作的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机制的论文,其内涵意味深长。代码只是一个工具。若这项技术需要走向下一阶段并实现其长远的前 景,人类必需进行领导。我们现在需要网络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聚集起来并关注一些关键的问题。
我们已 经列出了一些摆在面前的障碍,它们是非常显著的。不过,这是这场变革要走向成功所面临的挑战,而不是反对这场变革的理由。直到今天,很多的问题依然没有得 到解决,也缺乏一些集体行动去解决这些问题。这项技术应该如何继续进行扩展,而且是不对现实环境带来损害的前提下进行的?那些强大的力量会扼杀创新还是把 它收入囊中?在不倒退到层级机制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解决一些充满争议的标准相关的问题?
这就是我 们在过去两年一直在研究的事情。我们发现,我们需要那些非国家控制的社会团体、私营企业、政府、个体的利益相关者的协作,而不能依赖国家本位的机构。我们 将其称为“全球解决方案网络”(GSNs)。这些网络正在不断地成长,实现新式的公司、社会变革甚至是全球公共价值的生产。
其 中重要的网络自然是互联网自己了。它的聚合、编排和治理是个人、社会团体组织及公司构成的协作关系所实现的,也会得到来自国家的隐性(有时是积极)的支 持,而这样的协作曾经是不可想象的。不过,没有一个政府、国家、公司或国家本位的机构能够控制互联网。它是有效的。通过这样的做法,它证明了不同的利益相 关者能够通过包容性、共识和透明性对一个全球资源进行管理。
这些经验和教训是很明显的。对这样复杂的全球创新成果进行良好的治理并不能只依靠政府去完成;我们也不能将这个任务交给私营部门,毕竟商业利益并不足以确保这项技术能够为社会服务。最终,我们需要全球的利益相关者一起协作并提供领导能力。
来源:我是码农,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54manong.com/?id=237
微信号:qq444848023 QQ号:444848023
加入【我是码农】QQ群:864689844(加群验证:我是码农)
全站首页 | 数据结构 | 区块链| 大数据 | 机器学习 | 物联网和云计算 | 面试笔试
var cnzz_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pan id='cnzz_stat_icon_1276413723'%3E%3C/span%3E%3Cscript src='" + cnzz_protocol + "s23.cnzz.com/z_stat.php%3Fid%3D1276413723%26show%3Dpic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本站资源大部分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