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区块链概念在我国已经逐渐火热起来,凭借其去中心化、无需中心信任、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的特点已经逐 渐走入政府机构、金融领域以及诸多大型企业的视野。2016年10月18日,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成立大会暨首届开发者大会召开,会议中发布了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对当前国内外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并且分析了当前包含金融、供应链、智能制造、社会公益 和教育就业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技术应用,还特别指出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路径以及未来区块链技术标准化方向和进程。重要的是,该《白皮书》将金融作为区块链技 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分析其具体体现在支付、资管、证券、清算结算以及用户身份识别的细分场景。
目前,我国对于区块链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大商业银行也开始通过自身实验以及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把区块链技术作为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之后的又一全新工具来推动自身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6年1月,中国知名区块链企业Bit SE率先发布了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真假校验平台,即Ve Chain平台。2016年3月,阳光保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架构推出“阳光贝”积分,成为国内第一家区块链积分的发行方、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企业。
当前,国外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看好,纷纷开始在区块链技术领域进行布局,并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银行、证券等领域的应用,其中应用板块包括支付结算、智能债券、财务审计等方面。
截至2016年11月,国富银行、 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全球60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到了金融技术公司R3区块链计划当 中,致力于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全球清算一体化行业标准的制定。2015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批准了在线零售商Overstock 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的计划。纳斯达克在纳斯达克私人市场开启区块链技术在股票市场的应用测试。Smart Token Chain公司推出智能合约结算交易所,通过使用智能令牌和区块链技术将全球所有的银行和其他支付系统连接起来。一些银行也在区块链领域进行独立探索和尝 试,如花旗银行试水“花旗币(Citicoin)”的加密货币;瑞银集团在伦敦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发实验室,探索区块链在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应用。
具体来讲,银行对于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性应用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如图6-1所示。
图6-1 银行实现区块链技术创新性应用的措施
1.形成新的混合型数字货币体系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的跨国界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也证明了区块链技术可以 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化。但是,如果站在国家主权的立场上来看,实现货币的国际化、构建一个新的国际化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很大的困难。2013 年,我国五部委联合发文防范比特币风险,并明确“比特币不具备货币属性,是一种虚拟的商品,不具有法偿性”这一特点。即便如此,数字货币依然在国际上的各 大银行中受到重视。事实上,像比特币这类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更可能是混合型的,其他发展前景可能会出现以下3种情况。
(1)混合型数字货币
由国家中央银行发行,这样无论其发行规模和汇率都是由国家统一掌控的,从而形成一个以法币为基础,以数字货币为补充的多元化货币体系。
(2)形成不同金融场景的虚拟货币
催生了虚拟金融的交易规则的流程,从而为实体经济的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那些具有信誉度的银行推出了数字货币并创造了虚拟交易场景,则让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更好的创新性服务。
(3)混合型数字货币
作为混合型数字货币,其产生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并不以挖矿为基础的形式产生。
2.形成新的信用形成机制
信用体制一直以来都是银行发展的核心。在传统模式下,银行是通过相关管理机构来维护信用、管理风控的,信用评 级技术根据用户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如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技术等。在客户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需要查询与客户相关的各种征信数据信息。在查证环节中,信息的 收集链条环节比较多,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依然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备等缺陷,同时还造成成本过高、决策程序冗长等问题,这样对银行高效完成业务操 作具有极大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各家企业往往采取多维度视角来挖掘和分析客户的行为特征,并以此分析客户的信用等级。例如,蚂 蚁金服就是通过对淘宝、天猫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用户的信用等级情况。虽然大数据可以对消费、小额贷款等进行批量授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工作效率,使得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较高的时效性,但是,这仅仅是实现了传统金融的电子化,并没有使得信用创造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区块链技术本身是通过去中心化的信用创造方式来进行信用创造的,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如图6-2所示。
图6-2 银行借助区块链形成新的信用形成机制具有的优势
(1)信息可靠性强
基于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通过连接密码保证借款方信息数据的高度安全以及不能篡改的优点,使得每一个交易都 能够实现程序化记录、存储、传递、核实、公开等,银行可以基于区块链的这些特点随时获得借款方的信用状况,并且其可靠性远远大于大数据风控,可以有效避免 客户经理主观因素在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中产生的偏离,同时也可以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2)信用建立成本低
通过各个参与方全网记账的方式来建立信用,使得信任关系不依靠第三方中介机构就能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贷款人只需要调取区块链上相应的信息数据即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用建立的成本。
(3)信息公开透明
客户在贷款的过程中,其产生的所有数据信息只需借助程序算法就可以实现自动记录,并存储在数据块上,使得信息实现透明化、公开化,并且更具安全性,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获得更好地隐私保护。
3.形成新的场景价值链
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以及对金融市场的极大冲击,使得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运行需求。场景金融成 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柱,使得银行从传统的单一的厅堂营销服务场景融入更多的场景当中,比如网购场景、社交场景、旅游场景等,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客 户的体验满意度,还可以形成一个依托场景的金融生态圈。
区块链技术本身架构灵活,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的客户结构以及不同的资金运转流程而创造相对独立的、能够进一步强化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场景价值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客户黏度和稳定性,使得金融交易更加依附于金融场景;
(2)客户在场景金融中的所有交易信息都被记录到区块链上,更具安全性;
(3)基于区块链这一“信任的机器”,场景客户的金融需求不再像以往一样依赖于第三方金融机构,甚至不再依赖于中心化大数据的支持,银行与客户之间比以往更具信任。
4.形成新的支付结算方式
虽然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使得支付结算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在跨币种、跨国界、多种经济合约下,依然在多中心、多环节方面受到了限制,从而使得支付结算的效率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点对点特征,能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交易效率。区块链在银行支付结算方面的应用,使得银行新城了一种全新的支付结算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特征,使得点对点交易提升交易效率。交易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结算的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用户在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等到专车司机将其送到目的地并结账的时候,就不需要经过银行这样的中介机构来结算,而是直接通过数字货币的形式完成支付行为。
(2)传统模式下,跨界银行进行支付结算,往往需要借助SWIFT(基于脚本的编程语言)在全球各个银行、代 理行之间进行冗长的交互,整个过程流程长、效率低、成本高。然而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该场景当中,就使得所有交易被实时记录在全球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实现快 捷、轻松交易。
(3)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也可以说它是储存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交易记录的“公共账本”,因此其所提供加密的转账业务,能够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准确的资金、财产或者其他资产账目记录,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支付结算的安全性。
总之,虽然当前对于区块链在银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但是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热情已经表现出来,并相信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银行业的应用将会产生更加惊人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保证在金融领域的竞合模式下能够站稳脚跟。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