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学而》一章中,子贡用“温、良、恭、俭、让”五个字概括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和修养,说孔子依靠“温、良、恭、俭、让”的优秀品德和人格力量,获得人们的信赖、尊重、支持和帮助,从而事半功倍。
那么什么是“温、良、恭、俭、让”呢?南怀瑾大师在《论语别裁》中是这样解释的:“温”是绝对温和的,用现代的语汇来讲就是平和的;“良”是善良的、道德的;“恭”是恭敬的,也就是严肃的;“俭”是不浪费的;“让”是一切都是谦让友好的、理性的、把自己放在最后的。南怀瑾大师说这五个字,就是五个条件,是中国儒家教人作为一个人,要在这五个字上作重大的研究,多下功夫。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的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这里所说的内心和谐,我的理解是首先要具备“温、良、恭、俭、让”五种道德修养。试想:一个狂野粗暴(不温)、骄横残忍(不良)、傲慢无礼(不恭)、铺张浪费(不俭)、斤斤计较(不让)的人,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也不可能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社会。这样的人,谁愿意与他交往、相处和合作共事呢?谁愿意相信他和帮助他呢?应该说“温、良、恭、俭、让”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而且也是人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和有益经验。
我们所处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注重个性发展,社会生活多姿多彩,非常丰富,但是也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倾向和支流,就是有的过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急功近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利益衡量,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不愿意吃亏;有的为追名逐利而弄得不可开交,很不愉快;个别的甚至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日食三升,夜眠八尺,何必要活得这样累呢?“让三分云消雾散,退一步海阔天空”,“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和保持谦下,才能拥有清醒的头脑,才能获得理性的支持,也才能赢得人们的好感和帮助,就会不断进步和取得成绩。达芬奇说得好:“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心可以激昂,但是行动却应该低调,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努力保持“温、良、恭、俭、让”的处世态度和为人修养,远离狂妄和自大,避免偏激和自私,努力做一个讲操守、重品行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一个内心和谐的人。
可以说“温、良、恭、俭、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成熟,但是她并非与生俱来和一劳永逸,需要我们努力地去长期坚持修炼。倡导“温、良、恭、俭、让”的为人和品行,是一个人具备良好修养所需要的,也是构建和谐大理应有的内容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