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十年前,Linus Trovalds 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宣布推出 Linux,这是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他称“这只是一种爱好”,而非“像 GNU 那样大而专业”。可以说,自从 Torvalds 发布 Linux 以来的 28 年里,它已经对技术和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大多人都已经知道了 Linux 的“起源故事”。以下是关于 Linux(内核和更大的生态系统)的 28 个事实,你有可能还不知道。
1. Linux 本身并不是很有用,因此人们开始创建 Linux 发行版,将用户软件捆绑在一起,使其可用且易于安装。第一个 Linux 发行版是 Softlanding Linux System(SLS),首次发布于 1992 年,使用的是 0.96p4 Linux 内核。
你可以用 5.25 寸或 3.5 寸的软盘购买,如果你是高科技潮人的话,还可以购买 CD 光盘。如果你想要一个图形用户界面,你还需要至少 8MB 的内存。
2. 虽然 SLS 没有持续太久,但它影响了 Slackware Linux,后者首次发布于 1993 年,至今仍在开发中。Slackware 是现存最古老的 Linux 发行版,今年 7 月 17 日还庆祝了它 26 周年的生日。
3. 在所有的通用操作系统中,Linux 拥有最大的安装基础。它为 500 强超算、Android、Chromebooks、以及各种嵌入式设备、像 Kindle 电纸书阅读器和智能电视等设备都提供了支持。(当然,还有用来写下本文的笔记本电脑)
4. 当 Linus 宣布 Linux 时,实际上,当时他并没有真正发布 Linux。那时候 Linux 还没有名字,Linus 只是说它是“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类似于 Minix。后来,Linux 被命名为“Freax”,由“free”、“freak”和“x”组合而成。但想象一下“Red Hat Enterprise Freax”这个名字,会不会有种别扭的感觉?谢天谢地,这个名字最终并没有采用。
5. 一旦它有了名字,人们就必须搞清楚这个名字怎么念。Linus 自己提供了 Linux 的发音的文件,它的发音听上去(大致)是“Leenucks”。
6. 自 1991 年以来,它就开始有点变“重”了。第一个 Linux 发行版的大小还不到 1MB,未经压缩。最新的稳定内核(截至本文写作之时为 5.2.7),经压缩后容量大约为 103MB,未压缩时大小约为 946MB。公平地讲,与 1991 年相比,它现在的作用可要大得多了。
7. Linux 一开始并不是在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下授权的。第一版只是包含了不允许有偿再分发的声明。1999 年 12 月,根据 GPLv2 许可的第一个版本为 0.99。注意,这只是 GPLv2 。
8. 你可能会注意到,当涉及到 Linux 的时候有很多选择。真的,太多选择了!根据 Distrowatch 网站的数据,该网站注册的 Linux 发行版已经超过了 850 个。这么多年来,这其中有很多发行版被淘汰、停更了。
该网站目前列出了 260 个仍旧“活跃的” Linux 发行版,其中当然包括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Fedora Linux、CentOS 和许多其他发行版。
如果你要算上主要发行版的变体,比如 Fedora 的 Spins ,那么这个数字将会大幅攀升。
一度甚至出现过以 Hannah Montana 为主题的 Linux 发行版。你以为我在瞎编吗?不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儿。这个世界太奇怪了!
9. 如果你已经使用 Linux 一段时间了,你可能会记得在系统启动时看到一个关于“BogoMips”的显示。BogoMips 是衡量 CPU 速度的方法,它衡量的是“ CPU 每秒钟什么都不能做的百万次数”。
听起来很傻,对吧,是的,但它们也很有用。Linux 需要一个计数循环来校准它所运行的机器速度,所以就产生了 BogoMips。但是它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所以这个名字是 bogus(伪造的)和 MIPS 的组合,意即“伪 MIPS”。现在大多数系统都有图形引导屏幕,根本就不显示 BogoMips 的相关信息。这样也好,因为 BogoMips 在今天得以保存的唯一原因是为了避免被破坏用户空间——一些用户程序显然还依赖于它。
如果你感到好奇,可以通过运行cat /proc/cpuinfo | grep bog
来发现系统的 BogoMips 信息。CPU 的每个核心都有一个 BogoMips 数字。
10. 当你启动计算机时,Linux 并不是第一个运行的东西。它依赖引导加载器来启动,然后将启动操作移交给操作系统,以加载设备驱动程序并接管操作。像使用 U 盘或光盘来启动你想运行 Linux 的系统一样简单?不,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过去多年来,Linux 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引导加载器,在启动 Linux 系统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悠久的 Loadlin 引导加载器,将在 MS-DOS 中运行,并替换运行系统来启动 Linux。SLS Linux 的第一个版本每次重启都需要一张引导软盘,或者你可以尝试手动配置 LILO 。
多年来我们已经使用过 LILO、BootX(用于 Mac)、yaboot(亦用于 Mac)、SysLinux 系列的引导加载器(包括用于从 ISO 映像引导的引导加载器,或者使用 PXE 协议通过网络引导的引导加载器)和 GNU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GRUB)版本 1 和版本 2 以及许多其他版本。
11. Linux 内核曾经有过一个版本控制系统,其中偶数版本用于稳定内核,奇数版本用于开发内核。例如,2.2 Linux 内核系列是一个“稳定”的内核系列,而 2.3 就不是稳定内核了。这种惯例被打破,是在当 2.6 内核开始尝试更快的发布新内核,并停止长时间的开发周期时。
Linux 内核大约花了三年时间才达到 1.0,然后又花了两年多一点时间才达到 2.0。接着又花了 15 年的时间,内核才达到版本 3.0,而 4.0 内核的发布用了不到 5 年的时间。在这一点上,版本号跳跃并不是特别重要, Linus 曾说过:“我不会对这个数字进行过多的解读。”
12. 最初,编写 Linux 并不是为了可移植。当时,Linus 针对的是 386 而编写的,仅此而已。第一个“官方”端口是 1995 年的 DEC Alpha CPU。Linux 内核现在可以运行在大量的 CPU 上,但是对 386 本身的支持却在 2012 年就被放弃了。
13. Linux 有成千上万的贡献者。在 2016 年,Linux 基金会在 2005 年到 2016 年间,确定了 13594 个贡献者,并计算出内核中超过 2200 万行代码来自贡献者。这还没有考虑到 2005 年开始追踪之前的贡献者。
14. 大多数 Linux 爱好者都知道内核的官方吉祥物 Tux。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Tux 在 2.6.29 内核周期中曾被官方弃用,改用 Tuz。
Tuz 是一只袋獾(Tasmanian Devil,来自塔斯马尼亚的食肉有袋类动物),或者是 Tux 披着袋獾的外衣,它之所以被选中为吉祥物,旨在提高人们对该物种濒危状况的认识。在 2009 年举办的 Linux.conf.au 峰会展出。与会者收到了 Tuz 毛绒玩具,传统的 Linux.conf.au 慈善拍卖会为拯救袋獾运动筹集了大约 40000 澳元。
15. 2001 年 1 月,第一批(如果不是第一批的话)针对 Linux 的成功蠕虫之一出现了。Ramen 蠕虫以 wu-ftpd、nfs-utils 和 lprng 为目标,并作为一个警告,随着 Linux 的普及,人们会看到它在创建针对 Linux 的蠕虫、病毒和其他攻击的份额日益增长。
16. 纽约证劵交易所(NYSE)在 2007 年就将 Linux 用于关键任务系统。
17. 如果没有 Linux 的话,可能也就没有 Git。Linus Torvalds 创建了 Git,用于 Linux 内核的开发,因为他对当时现有的版本控制系统不满。因此,Linux 不仅仅负责围绕操作系统建立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它还奠定了当今最流行的社交开发平台的核心。
18. 曾几何时,Apple 在 Apple 的 Power Macintosh 平台上赞助了一个在 Mach 微内核上运行 Linux 的项目。这似乎是早在 1999 年正式推出 Darwin 之前,Apple 首次涉足开源领域。
第一个版本被称为 MkLinux,由 Apple 和法国的国际开放标准组织(The Open Group,TOG)研究所共同开发。它是在 1996 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宣布的,但从未流行起来。到 1998 年,它成为一项由社区主导的工作,在更大的 Linux 生态系统中仍然是一项小众项目。
19. 在 Google 出现之前,在互联网上查找内容还是一个挑战。1998 年,一些有进取心的 Linux 爱好者创建了一个“ Linux Search Engine ”,帮助用户查找有关 Linux 发行版、Linux 用户组以及其他与 Linux 相关的信息。可悲的是,搜索引擎的内容(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目录)已经消失在时间的迷雾中。
20. Android 将 Linux 带到了数百万人的手机上,但它并不是第一款搭载 Linux 内核的手机。可以说,这一殊荣属于 Motorola(摩托罗拉)的 A760 手机,该手机于 2003 年推出,带有视频播放器、音乐播放器、即时通讯和其他好东西。
21. 第一款商用 Android 手机是 HTC Dream ,于 2008 年 9 月上市。这部手机配备了物理键盘、微型轨迹球和高达 320×480 的分辨率。自那以后的 11 年里,智能手机已经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巨大进步,但我们中的一些人仍然怀念物理键盘。
22. 第一次公开发行的 Red Hat 版本于 1994 年万圣节发布。这是一个 beta(0.9)版本,附带了 1.0.9 稳定的 Linux 内核,或者,如果你有冒险精神的话,它还附带了 1.1.54 开发内核。(而且,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如果你是在 1994 年就使用 Linux 的话,那你真的很冒险!)
23. 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那样,Linux 自诞生以来,已经拓展了很多领域。它用于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工作负载,从电子阅读器等消费类设备到大规模集群上的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工作负载。但是,你知道还有一个 Linux 管弦乐队吗?
Linux 笔记本电脑管弦乐队(Linux Laptop Orchestra,L2Ork)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数字交互声音和媒体工作室(Digital Interactive Sound & Intermedia Studio,DISIS)的“笔记本电脑管弦乐队”。L2Ork 被形容为“现代跨媒体合奏团”,它将“传统管弦乐队与日益普及的人机交互技术结合起来,旨在探索手势的表现力、公共交互、学科不可知论的环境和艺术的多维性。”
如果这个描述让你摸不着头脑的话,你可以在 YouTube 上观看一段关于 L2Ork 的视频,享受 Linux 的舒缓声音。
24. 如果你对管弦乐队不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在 Liunux 上体验一下更多的田园风情,真的,就是那个字面意义。
这些年来,Linux 意想不到的工作之一就是……挤牛奶。Delaval 的“自愿挤奶系统”(Voluntary Milking System,VMS)可以让奶牛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挤奶,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管理挤奶过程。所有这些都由运行 Linux 的单板机(single-board computer,SBC)管理。
25. 如果你喜欢轻便实惠的笔记本电脑,你可能得感谢一下 Linux。华硕 Eee PC 的推出,可以说是降低成本、专注于更轻巧、更便携机器的一个推动因素。Eee PC 是 2007 年推出的一款重量轻、体积小、价格便宜(不到 300 美元)的“上网本”。第一代型号的键盘也比普通键盘要小,所以如果你的手比一般人都大的话,那就只能祝你好运了。重要的是,Eee PC 附带了一个定制的 Linux 发行版,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为操作系统本身支付成本。
上网本最终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 Chromebook 等设备淘汰了。但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Linux 使之成为了可能。
26. 安装 Linux 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是有时候还是很有趣的。当磁盘很慢、安装者会问很多问题的时候,Caldera OpenLinux 安装程序提供了一个俄罗斯方块类型的游戏,你可以一边玩这个游戏,一边将 Linux 安装到你的磁盘上。
遗憾的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 Anaconda 安装程序并没有提供俄罗斯方块或其他任何游戏。这样也好,因为在现代硬件上安装 Linux,通常要比过去的 CD 光盘和慢速硬盘要快多了。
27. 众所周知,如今在电影制作的领域中,到处可见 Linux 的身影。如果你看到一部有很多 CGI 的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渲染很有可能是在 Linux 上完成的。至少在公开报道中,第一部使用 Linux 的主要电影是《泰坦尼克号》。Digital Domain 使用了一个由 200 台 Alpha 机器组成的网络,运行 Red Hat Linux,来加快渲染时间。
28. Linux 内核并不是按照既定时间表发布的,所以如果你要预测下一个内核版本什么时候发布,你将会如何预测呢?用水晶球来预测怎么样啊?
根据“PHB Crystal Ball”网站的数据表明,内核的平均开发时间为 68 天,合并窗口为 13 天。根据该网站说法,下一个内核将于 2019 年 9 月 19 日星期天发布。
28 周年快乐,Linux!
Linux 的历史充满了迷人的事实和故事,所以本文只是对这段历史的一个小小的一瞥。正如他们所说的,最好的还在后头。尽管 Linux 的过去有趣、令人印象深刻,但它的未来看起来同样也有趣。生日快乐,Linux!祝你生日快乐!Linux!
作者介绍:
Joe Brockmeier,Red Hat 官博编辑部主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拥有 10 年以上的 IT 行业经验。曾任社区经理、技术记者、系统管理员,在开源社区和开发社区的工作和倡导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有效的沟通者,擅长写作、与不同的听众进行交流。
原文链接:
28 facts about Linux for its 28th birthday
本文最初发表在www.infoq.cn,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专区